外族統治下的美麗靈魂
伊朗被伊兒汗國統治的時代,誕生了一位偉大的文學家—吟遊詩人薩迪,他活了一百歲,在蒙古入侵後四處吟遊,從北非的最西側到新疆地區,旅行範圍極廣,留下600多首抒情詩,展現了波斯人在伊斯蘭化之前,情感強烈、自由奔放的民族性。
古代交通不便,只有戰亂或經商才有可能長距離的旅行,可以想見當時薩迪的旅程十分艱苦,與其說是浪漫的流浪,更真實的情況可能是逃難。在他漫長的人生及旅途中,見證了人生百態和各地風土民情,目睹政權的興盛與衰敗,因此他的作品多能反應社會實況,充滿民本思想,並蘊藏許多人生哲理,深深影響後世波斯文壇傳統,被譽為「波斯古典文壇最偉大的人物」。
薩迪之後還有暢銷詩人哈菲茲,他曾經為宮廷詩人,後來變成托缽僧,據說伊朗人家裡一定有的有兩本書,就是古蘭經與哈菲茲的詩頌集。哈菲茲的詩流傳極廣,當時歐洲人會前往東方找尋靈感,歌德便曾宣稱創作靈感來自哈菲茲,許多作家也曾讚頌哈菲茲的詩,可見其影響深遠。
在長達五百年左右的外族統治時期,動盪的環境激發出強韌的生命力,豐盛的靈魂經由詩歌傳唱,穿越政權更迭、歷史的洪流,澱積為文化之精華,成為永恆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