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矯飾主義與莫迪里亞尼
概述
矯飾主義作為十六世紀的當代藝術表現,有許多反藝術的特質在其中,一般也被認為是一種晦澀難懂的風格;《長頸聖母》作為矯飾主義的代表之作,畫作中有明顯主體(聖母)身體特徵(脖子)變形,還有其他誇大的身體特徵表述;而後來出現的巴黎派藝術家莫迪里亞尼(Amedeo Modigliani)的作品中,也出現了近似的描繪(五官及身體的變形),他受到新印象主義,立體主義,非洲藝術的影響,下文將提供一些觀點。首先:
矯飾主義難以被理解的因素是什麼?
因為其本身的深奧意象,矯飾主義一般被認為是較難以引發共鳴的一種藝術創新,甚至自十七世紀開始,逐漸被視為一種矯揉造作的藝術表達,當時古典藝術領域發展已臻高峰,許多藝術家在古典學派中已無法再超越前人,這樣的條件之下矯飾主義的風格便開始發展,以改變其風格整體的方式表達反抗。
精神層面的共同特質
莫迪里亞尼曾在談及他的作品時說道:「我所追尋的既不是真實,也非不真實;更多像是人類不自覺的,神秘不可解的直覺。」莫迪里亞尼的許多作品中都流露出動人的情感,也可能是莫迪里亞尼流落異鄉,可以觸及到有一些非主流、憂鬱的情懷在裡面。在矯飾主義的人文特質之中也有相應的表現,在十六世紀的大環境之下,出現這些「非主流」的作品,是一種叛逆、將對現世的不滿反映在繪畫之中,在莫迪里亞尼的風格與矯飾主義之間,存在著這樣跨時空的聯繫。
長頸聖母與戴大圓帽的女子(珍妮·赫布特尼)
作品主題的比較
雖然形象有近似的地方,就藝術目的而言,矯飾主義作品大多是反古典、反藝術的傾向,反映內在、反映社會與人的變化,是對大環境的表述,主題上還是圍繞在宗教、神話;而當談到莫迪里亞尼的作品,不免與他那些與疾病、毒品交戰,虛擲生命的人生片段相連。他那獨特的生命特質,加上脆弱的身體,表現在藝術史的洪流裡,莫迪里亞尼生命史所突顯的,不僅是他的藝術,還有他情感世界的紛雜。
結論
藝術作品在本質上展示了一種主觀的美,一種語言,以及可以被多種觀點解釋;以上僅提供一些有趣的觀點和風格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