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ecret Garden – Frances Hodgson Burnett 從花園與希望的意象出發,拜訪祕密花園之路,第一站來到法蘭西絲‧霍森‧柏納特的作家生平。柏納特以《小公子方特洛伊》(Little Lord Fauntleroy)打響名號,更寫下《小公主》(A Little Princess)、《祕密花園》(The Secret Garden)等膾炙人口的名作;《小公主》又譯作《莎菈公主》,莎菈這位一位堅強而聰慧的年輕女主角,無非是早已奠定《祕密花園》的主人翁瑪莉(Mary Lennox)的形象。柏納特長年旅居於英美之間,橫跨大西洋,更曾搬居肯特郡的梅森大宅,偶然發現了十八世紀祝融倖存的圍牆,踏入荒廢已久的花園。
橫跨伯納特的作品,角色形象凝聚出不同的精神層面。在女性主義的題目上老師進一步引入形象轉變,其中最典型的聖母形象落在蘇珊身上,她在作品中身負開導眾人、拯救大家的重擔。《秘密花園》的角色塑造已經由維多利亞時期的家庭天使(Angel in the house),如小公主莎菈,翻轉成為「新女人」(New Woman)。至於「主人—僕從」、「帝國—殖民地」的平行比較更顯見閱讀童書之外的反思,不諱談英國莊園制度的上下階級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