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的生命書寫與文學世界》
講者:文史旅遊作家 發光小魚
TEXT=Zimmer Lin
PHOTO=Wikipedia
「世界上有許多苦難在那兒等著我呢,一旦置身其間,就許可以顯出幾分英雄本色。」—《馬丁·瞿述偉》
飢餓時代的偉大文學
談起狄更斯(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就不得不說起維多利亞時期的三大文學分期,第一個「飢餓時代」為1832-1848年,此時期的社會氛圍是貧富階層與勞資階層的對抗,文學內容多以社會小說為主,第二個「繁榮時代」為1848-1870年,此時正值英國國力的高峰期,許多文學內容都與殖民活動以及教化目的有關,第三個「衰退時代」為1870-1901年,此時社會地下階層的平民百姓彷彿嗅到一股世紀末的氣息,普遍認為英國政府應該積極改革,因此這時期的文學內容大多以頹廢文學為主。
維多利亞女王(Queen Victoria)
狄更斯生於1812年,一生寫出了15部長篇小說以及諸多的短篇小說、隨筆、遊記、時事評論、戲劇、詩歌,包括《塊肉餘生錄》、《小杜麗》、《雙城記》、《霧都孤兒》、《荒涼山莊》、《艱難歲月》、《博茲札記》、《匹克威克外傳》、《孤雛淚》、《尼可拉斯·尼克貝》、《老古玩店》、《巴納比·拉奇》、《美國紀行》、《小氣財神》、《馬丁·翟述偉》等等,由於在他成長的年代正值英國的「飢餓時代」,因此他的文學作品多能反映出現實生活的見長,他的書本描繪出了英國當代包羅萬象的社會面貌,並且大力揭露及批判人性,狄更斯在書中所形塑的角色都非常突出,讓人能深深地體會英國當時代的國風。
《塊肉餘生錄(David Copperfield)》
《雙城記(A Tale of Two Cities)》
《孤雛淚(Oliver Twist)》
鍾情於戲劇張力的文學家
「這一切,以及那數不清的眼神與微笑,數不清的思想和言語,我都想記錄下來。」—《霧都孤兒》
狄更斯早年失學在鞋油工廠工作,離開鞋油工廠便在 Wellington House Academy 完成學業,而此處也成為了《塊肉餘生錄》中,主角寄宿學校的原型。1827年時狄更斯曾在律師事務所擔任書記,也是在此時期,他燃起了對戲劇的熱情,並且曾在1830年左右打算去試鏡,最後卻因為生病而錯過科芬園的演員應徵,假若非如此,今日的文壇可能就會少了一位巨星的存在。於1836年時,他一邊開始從事《紀事報》的編輯工作,一邊進行寫作,並於此時出版了他的一鳴驚人之作《匹克威克外傳》。爾後在1848年到1850期間,狄更斯更是完成了他畢生最愛的小說,也是後人普遍最為稱讚的作品《塊肉餘生錄》,此書大大地描繪出英國當時代債權人監獄的荒謬、濟貧院的可怕、寄宿學校的悲哀、童工生存環境的惡劣、女性生存的困苦以及強烈的階級意識,狄更斯觀察入微地書寫,映照出百年前倫敦中下階級的真實生活樣貌,也展現出了他的人道主義思想以及宗教觀,此書也在2019年被翻拍成電影《狄更斯之塊肉餘生記(THE PERSONAL HISTORY OF DAVID COPPERFIELD )》。
往後,於1851年時狄更斯搬入 Tavistock House,並於此地完成《荒涼山莊》、《艱難歲月》與《小杜麗》。在《荒涼山莊》中,狄更斯以漫長可怕的訴訟案,來刻畫角色的心理,並將角色一一逼入瘋狂的境地,讓讀者不禁有種「死亡才是解脫」之感。書中也描繪出許多倫敦地景以及當地最著名的陰霧,以場景來隱喻角色的心理境遇與轉折,並以大法官庭中朦朧混濁的霧與熅火來象徵陰暗如迷宮似的倫敦街頭,狄更斯在此書中所描繪的景致被後人譽為偵探小說中最值得一看場景。
除了書寫之外,狄更斯也從沒忘記自己一直以來的演員夢,於是他從1842年開始造訪美國,開始了他的朗讀會人生。爾後狄更斯更是在1858年至1859年間在英國、愛爾蘭、蘇格蘭舉辦起公開朗讀會,總共跨越了49個城市,129場,而且場場爆滿,現場人潮絡繹不絕。最終於1857年時,已經邁入中年的狄更斯選擇搬入Gad’s Hill Place,度過人生的下半篇風景。
《荒涼山莊(Bleak House)》
Gad’s Hill Place
狄更斯的背面—一個不存在的女人
「對於世界而言,你是一個人,但是對於某個人,你是他的整個世界。」—《雙城記》
狄更斯於1830年遇見初戀 Maria Beadnell,最後卻因為家人的反對而分手。而後在1835年時,狄更斯在音樂評論家 George Hogarth 的引薦下開始到《紀事報》工作,並與 George Hogarth 的三個女兒Catherine、Georgina、Mary 相識,很快地,在相識一年之後,狄更斯便與 Catherine 結為連理,並且搬入48 Doughty St.(今日的狄更斯故居博物館),直到1839年才離開。其實狄更斯的婚姻生活可以說是相當美滿,妻子 Catherine Hogarth 善於理家與烹飪,偶爾也會寫寫小說,最重要的是,他竟然與狄更斯生下了十個孩子。照理來說,如此美好的婚姻生活應該是無從挑剔的,可偏偏文人的心總是太奔狂、太瀟灑,於是在1857年時,狄更斯與共同演出《The Frozen Deep》戲劇的年輕女演員 Ellen Ternan 相愛了,這段45歲與18歲的忘年之戀,於狄更斯來說可以稱得上是靈魂的昇華,Ellen Ternan 與狄更斯有如雙生火焰般契合,這段刻骨銘心的地下戀對於狄更斯而言可以說是生命降生的禮物,據傳兩人曾經誕下一個夭折孩子,讓狄更斯傷心欲絕,而狄更斯生命的最後一段路也是於 Ellen 懷中度過的,最終狄更斯逝世時,由 Ellen 及其女僕將狄更斯的遺體帶回 Gad’s Hill Place。兩人轟轟烈烈的戀情就像東方文學中的梁祝一般,生死契闊,幻化為蝴蝶雙宿雙飛,這段動人的愛情也於2013年被翻拍成《狄更斯的秘密情史(The Invisible Woman)》。
狄更斯故居博物館
狄更斯故居博物館
狄更斯故居博物館
狄更斯故居博物館
https://lihi1.com/QaK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