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歷史文化講座 中世紀三部曲PART3《黑暗中世紀曙光》不只是信仰的基督教與教會
12/17 (四) 19:10
阿曼達 Amanda老師
基督宗教的地位,在中世紀時期達到凌駕於王權統治的高度,甚至連君王即位都必須仰賴教宗的加冕,而其後來的沿革,乘著航海與殖民的羅網大張,使之成為世界地圖上的主要宗教。
除了西元前的聖經故事記載、耶穌基督的事蹟以外,老師提醒我們猶太教以及後世基督宗教的區別在於前者的血脈傳承及後者向異邦的傳教。至於後者耶穌與其眾使徒的事蹟,才能真正稱作基督宗教的起頭;這支信仰歷經兩次劇變,第一次即是伴隨羅馬帝國的分裂,分格並延續為東歐俄羅斯地區的「東正教」,及泛歐洲的「天主教」。其中天主教正是中世紀最為重要的宗教依託,可說是當時歐洲人民必須服膺的權力象徵。
1517年,馬丁路德頒布的95條論綱正式將天主教與「新教」劃切,這樣新興的、重視個人與神權之間連結的宗教,似乎更加適合西歐幾個教宗掌控力較弱的地區,包括隔海的英格蘭等。然而,不論是重視彌撒與盛典的東正教或是集權力於上帝的使者的天主教,修行,或者更準去的說是透過修行服侍唯一的神,始終在千年的沿革之下確立為基督宗教的宗旨,更確保如此風吹草則動的服膺力量演變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