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講座暨電影放映《柏林舊國家美術館》象徵國家身分的藝術神廟
11/05 (四) 19:10
鄭治桂 老師
今晚,鄭治桂老師帶我們遊覽德國博物館島上的藝術神廟—舊國家美術館。穿梭在新古典雕塑間,細細欣賞大師級的細膩古典繪畫作品。
影片邀請到柏林前衛藝術家卡特琳娜葛洛瑟作為嚮導,帶領觀眾一覽德國浪漫主義畫家弗里德里希捕捉心靈風光的傑出繪作《海邊修士》,近距目睹當年掛在希特勒音樂室的勃克林畫作《死亡之島》,進入魔幻的藝術冥想之境。
柏林的舊國家美術館(Alte Nationalgalerie)
一座象徵國家身分的藝術神廟
位於世界遺產柏林博物館島上的舊國家美術館,是一個充滿矛盾的地方。建築後殿具備教堂特點、城堡台階具有劇院特徵,風格糅合了新古典主義和早期新文藝復興建築風格,旨在體現藝術、國家和歷史的統一。而館藏之作更是廣納浪漫主義、當代藝術、法國印象派和其他各種類型的前衛藝術。自1876年成立以來,這座博物館就是個實驗場域,而柏林更是藝術、政治和創作實驗的溫床,德國藝術家更是前衛藝術在二十世紀初期發展的重要推手,影響甚鉅。
現在説為奇怪,但是過去一段時間以來,藝術界對德國畫家卡斯珀·戴維·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的態度有所成見。他的名聲除了受到“希特勒最喜歡的藝術家”標籤的詛咒外,在二十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印象派畫家以其鬆散的繪畫風格被認為是現代藝術之父及主流。相比之下,弗里德里希(Friedrich)的工作被認為過於精細,過於精確,因此無法引起人們的關注。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潮流的觀點已經轉變。現在,人們普遍認為,弗里德里希無論是在技術上的才華,還是從理論上對藝術具有的看法都是前衛且無可比擬的。但是,如果需再次證明他作為現代藝術的偉大先驅之一的資歷,那麼海邊的僧侶就一定是最經典的代表之一。
海旁的修士 The Monk by the Sea (1808) Caspar David Friedrich
關於那個像問號一樣彎曲的奇怪人物究竟是誰, 至今,還存在一些爭論。有些人認為是畫家弗里德里希本人,其他人則認為是詩人和神學聖哥達·路德維希·科斯加滕,他曾在呂根島(Rügen)擔任牧師,並據稱在岸上講道。科斯加滕的著作當然影響了這幅畫。例如,馮·克萊斯特(Von Kleist)指其“科斯加滕效應”。按照這種牧師詩人的本性,就像《聖經》一樣,上帝通過它啟示了自己。
同樣,弗里德里希也撇去了任何基督教的象徵意義,而專注於自然氣候的力量,因此賦予了景觀神聖的權威,幾乎看似在征服修士的身影。畫中只留下了陸地,海洋和天空來衡量、比較修士的身形,因此,使他的身體顯的無比脆弱而模糊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