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講座《婁燁電影中的上海》《蘇州河》及其長短調
10/28 (三) 19:10
徐明瀚老師
隨著導演婁燁的鏡頭,走一場悲壯的上海城市影像之旅!
中國第六代名導婁燁出生且成長於上海,一生充分吸收這塊土地的養分與靈感。婁燁眼下的上海,並非光鮮亮麗,反倒因為他對這座城市的高敏銳度,他捕捉到了上海城市的潮濕與鬱悶。
中國第六代名導婁燁出生且成長於上海,一生充分吸收這塊土地的養分與靈感。婁燁眼下的上海,並非光鮮亮麗,反倒因為他對這座城市的高敏銳度,他捕捉到了上海城市的潮濕與鬱悶。
在本次的講座中,跟著婁燁導演的鏡頭,走訪上海的多個區域,探看導演如何用光影與音樂繪製上海的認知地圖...跟著台灣影評人協會副理事長徐明瀚,捕捉婁燁影像中的城市美學!
上海市與蘇州河
上海市是中國的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位於中國東部弧形海岸線的正中間,東臨東海,南瀕杭州灣。蘇州河好似上海的縮影,它無條件接收四面八方來的人、事、物。龍蛇雜處,上海快速、無章法地匯集成某種特有的中國當代視覺。婁燁藉由側面上海的解析,慢慢勾勒出人在這個社會當中的狀態。
三種對於城市的電影批評方式:1. 景觀社會
「景觀不是影像的堆積,而是以影像為中介的人之間的社會關係。」
《景觀社會》 (法語:La Société du spectacle)是法國思想家居伊·德博所寫的一部哲學和批判理論的作品,德博討論了階級分化,文化同質化和大眾媒體的問題。「所有的直接存在,一切都轉化為一個表象。」這是指當代社會中影像的位處中心的重要性。德博說:影像已經取代了真正的人類聯繫、而現今人類都會相信影像投射出的現實假象。
導演介紹—婁燁
中國當代導演婁燁是一位上海的深情注視者,早在他那部享譽國際的獨立電影《蘇州河》之前,他便已從片廠出品的電影《週末情人》、《危情少女》就開始拍攝現、當代的上海,到了《蘇州河》更是呈現上海華麗不夜城的另一面,而周迅在片中的演出令人驚嘆。
不久,他應鹿特丹影展邀請拍的紀錄短片〈在上海〉更是呈現了他如何思考當代上海的城市景觀問題。此後,婁燁還陸續以劇情長片《紫蝴蝶》和《蘭心大戲院》拍攝關於1920-1940年代期間的諜報上海,靈感大多來自於馬爾侯《人的境遇》、橫光利一《上海》與虹影《上海之死》等法國、日本與中國小說。
本次講題,將跟著婁燁的鏡頭,走訪上海的多個區域,探看導演如何用光影與音樂繪製上海的認知地圖,在不同的長、短片電影故事中一一展開。
蘇州河—電影簡介
在上海蘇州河上,騎摩托車替人送貨的馬達,接下接送少女牡丹的工作,兩人日漸相處愛上彼此,但就在她決定把終身託付給對方時,馬達財迷心竅,聯合黑道朋友綁架了她,令牡丹心灰意冷,一氣之下跳進蘇州河。臨跳前,牡丹留下遺言:「我要是跳下去了,我會變成一條美人魚來找你的。」
五年後出獄的馬達,在酒吧遇見一位扮成金髮美人魚的酒店女郎美美,和牡丹長得一樣,然而美美表示絲毫不知情牡丹的事,但聽著故事開始仰慕馬達對牡丹的愛,馬達則陷入心理交戰,他直覺牡丹一定還在世上,決心要找到她...
蘇州河—電影賞析
在這個兼容並蓄的城市裡,車水馬龍、東西合併,燈火輝煌的街道與街角的污穢,皆是攝婁燁影機底下的真實。正如蘇州河電影中三人的糾結,美人魚與破滅的愛情與幻想,也許是同時存在的,也或許,是一個多面向表現的投射。
當攝影機對準了這頭,再大的廣角也包容不下現實完整的樣貌。於是,婁燁拼拼湊湊,一而再再而三的去解釋、去陳述、去表達,試著以接近客觀的角度來審視他又愛又恨的城市—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