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地處歐亞邊陲,長久以來一直被劃作落後的域外之地;二十世紀,當戰火在世界蔓燒,各大帝國吵得不可開交時,俄羅斯卻突然以一個軍事大國的身分橫空出世,憑著強勢的政經力量,一舉躍上世界版圖。
同時,索菲亞公主也說服伊凡三世延續羅馬帝國的國祚,將俄羅斯視為「第三羅馬」,俄羅斯的大公改稱為「凱薩」。此後,伊凡三世整合了俄羅斯境內各個分散政權,終結異教徒的勢力,成為俄羅斯歷史上的第一個大帝。
伊凡四世(Ivan IV Vasilyevich)三歲時就繼承了俄羅斯大公的位置,身處權力中心,政治場中的波譎雲詭剝奪了伊凡四世原本應該天真快樂的童年。母親從小就耳提面命要伊凡四世緊攥王權,步步踏在陰謀、血腥之上,伊凡四世小時候的樂趣,就是看著小貓小狗被折磨而死。
1547年,伊凡四世宣布進行加冕儀式——於克里姆林宮(Moscow Kremlin)加冕成為沙皇,俄羅斯亦由公國變為沙皇國,並在伊凡四世的南北征戰下,領土逐漸擴張,使俄羅斯從鬆散的部落城邦,往中央集權的大型帝國邁進。
在混亂政爭中掌握大權的彼得大帝,是俄羅斯最重要的一個領導者。彼得剛登上沙皇之位時,決定前往西歐留學,之後進行了為期一年的航海旅行,這趟航向西方的旅行,令彼得大帝眼界大開,並深刻意識到,俄羅斯相對於西歐的進步國家是極度的落後,因此彼得大帝在繞了一圈後,回到莫斯科,開啟了俄羅斯的西化之路。
另外,彼得大帝還頒布了新的繼承法——傳賢不傳子,雖然彼得大帝因為逝世突然,來不及指定新的統治者,沒有使用到這項繼承法,然而這項繼承法,使俄羅斯歷史上出現了幾位真正的女皇。
俄羅斯的幾任女皇中,屬凱薩琳大帝(Catherine the Great)的政績最為卓著。在一場與土耳其的戰爭中,凱薩琳取得了克里米亞半島,打通往黑海的商道,佔領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地,完成了彼得大帝在位期間未能達成的功勛。然而同時,凱薩琳大帝也因為她「普魯士人」的異族身分,引起帝國內人民的不滿,因此,凱薩琳大帝對內加強帝國專制,面對大大小小的起義事件,她以非常強烈的言論還擊:「農民不需要自由,他們在奴隸跟牲口的時候,自我感覺依舊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