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旅遊講座《諾亞方舟山下傳奇》愛上亞美尼亞 報導
10/05 (一) 19:10
飛米林老師
中亞地區自古受征戰之苦,亞美尼亞位於其內陸,卻不是貪戰之國,而是因其地理位置處於歐亞邊界,臨兩座內海,連接現今的伊朗和土耳其等國,亞美尼亞實則受土耳其剝奪其大半的土地,曾在2016年4月雙方因此問題在邊境發生軍事衝突,並於2020年10月再燃。
據說舊約聖經裡的故事諾亞方舟,巨大的船即是停降在亞美尼亞境內的聖山亞拉臘山。宗教,無疑是亞美尼亞重要的歸依,然而一方是德古塔三世立基督教為國教、另一方是包圍四周的伊斯蘭信仰,這樣遠古的二元對立其實遠比不上近現代種族主義以及強權廝殺來得深切。1915年的大屠殺被稱為「種族滅絕」,乃亞美尼亞歷史上慘烈的一頁,據統計在兩年內共有150萬人喪命;由此可見17至19世紀的、延續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共十幾場戰役的「俄土戰爭」導致亞美尼亞淪為兩個帝國之間的試刀石,縱觀亞美尼亞的歷史,可以顯見人為的錯誤往往傷得最深且露骨。
由於上述歷史的傷痕,亞美尼亞人的根基與血脈往往經過流離失所,直到許多亞美尼亞裔的菁英回國後,才使亞美尼亞的建設得以起步。舉首都葉綠凡(Yerevan)來說,其都市規劃由亞美尼亞裔的俄羅斯人完成,市內的幾十間博物館和表演廳顯見亞美尼亞對於歷史及藝術的重視。瀏覽葉綠凡不只是對巨大的廣場、對瀑布階梯、對遠方的大小亞拉臘山走馬看花,我們其實能在雕塑與建築、博物館與遺跡中,看見歷史各時期留下的疤痕;每一個帝國、每一位蘇丹或國王,似乎都想要樹立起自己的紀念碑。
老師不斷強調使徒信仰或使徒教會在亞美尼亞的重要性,它已然成為漫長動盪中的救贖,也許並不是因為宗教的博愛止息了戰爭,而是它足以施予一段空白的承諾,告訴人們在死後的世界仍然有所歸處。
想要了解完整的講座內容,歡迎到雅痞的網站點選【立即報名(網路收看)】,觀看老師的講座課程。
▌報名網址:https://lihi1.com/2fi9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