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美學講座
《世界文明的瑰寶》
漫遊大英博物館
-博物館漫遊系列-
10/20 (二) 19:10
邱琳婷老師
匯聚世界各地文化的藝術殿堂,燃燒著日不落的帝國浪漫……
大英博物館裏的藏物數以千計,從墓穴中色彩濃重的石板壁畫,到帕德嫩神廟的埃爾金石雕。其鼎鼎大名的閱覽室,也是被多位歷史名人造訪,當年國父孫中山倫敦蒙難後,於此鑽研各國史料,蘊育出三民主義。這裏也是馬克思、甘地、王爾德、馬克吐溫以及柯南道爾等名人研讀基地。
今晚我們跟著邱琳婷老師漫遊大英博物館,看看古文物中的秘辛與來由。
私人收藏與捐贈
大英博物館的收藏,並非來自皇室。第一批收藏來自於民間開業的醫生史隆(Hans Sloane,1660–1753),他本身也是一位博物學家。去世後他的71000多件藏品根據遺囑捐。爾後,博物館又陸續接收駐外官員、探險家以及私人等的捐贈與購藏。
這一幅由托馬斯·希恩(Thomas Hearne)繪製的安提瓜島帕勒姆山(Parham Hill House)和製糖廠圖,即為第一批典藏。
其他的捐贈者如威廉漢彌敦Sir William Hamilton(1730-1803),其捐贈品為希臘花瓶。
博物館中的古文明
某位前館長曾說,大英博物館是蓄積人類智慧並具體展示的場所。本講座透過埃及的壁畫、亞述的浮雕與希臘的石雕等藏品,一探人類幾個古代文明的藝術表現與特色。
羅塞塔石碑是一塊製作於公元前196年的花崗閃長岩石碑,原本只是一塊刻有古埃及法老托勒密五世詔書的石碑,但這塊石碑同時刻有同一段內容的三種不同語言版本,讓近代的考古學家得以有機會對照各語言版本的內容後,解讀出已經失傳千餘年的埃及象形文之意義與結構,而成為今日研究古埃及歷史的重要里程碑。
這一幅圖是亞述王阿樹爾巴尼帕爾二世的尼尼微宮內一塊表現國王狩獵生活的大面積浮雕的局部。亞述王朝所有的壁畫和浮雕都離不開歌頌帝王的主題。
藏品的前世今生
《女史箴圖》是當今存世最早的中國絹畫,是尚能見到的中國最早專業畫家的作品之一,在中國美術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一直是歷代宮廷收藏的珍品。世界上只剩兩幅摹本,其一為宋人臨摹,被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筆意色彩皆非上品。另一幅就是英國國家博物館中的這件摹本。
它本為清宮所藏,是乾隆皇帝的案頭愛物,藏在圓明園中。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英軍大尉基勇從圓明園中盜出並攜往國外。1903年被英國國家博物館收藏,成為該館最重要的東方文物,稱之為「鎮館之寶」毫不為過。
想要了解完整的講座內容,歡迎到雅痞的網站點選【立即報名(網路收看)】,觀看老師的講座課程。
▌報名網址: https://lihi1.com/0AmSx/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