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將雅痞書店的後花園,打造成如同電影「午夜巴黎」30年代的復古小客廳,透過舉辦各種藝文活動,讓雅痞書店成為一本內容豐富的「書」,包含電影、旅遊、音樂、藝術、書籍與咖啡美食的美好空間
,電話:(02)2731-7477,0955666970

【中世紀】詩意修道院:紛亂中世紀時期的一抹清幽


查詢雅痞所有活動預告
http://goo.gl/2MBxj7

預約專線 02-2731 7477

大安區復興南路一段126巷1號3F(萬象大樓)

捷運 忠孝復興站 2號出口


葡萄牙「熱羅尼莫斯修道院」內部
Photo Credit: Wiki Public Domain


受訪者/黃偉雯

基督教形成之初,受到羅馬帝國的嚴重打壓,當時的教徒為逃避政治迫害,只能遁隱山林。隔卻了帝國的鬥爭與紛擾,教徒憑著他們對信仰的忠誠,於山林間建立起修道院,修士們在蔭蔽期間會傳抄經典,後成為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古希臘羅馬」典籍的來源。在宗教信仰和自然山水的滌洗之下,他們過著安貧守貞的生活,遂形成了一處自成一格的清淨之地。

由於修道院的生活幾乎與城市完全隔離,教徒也逐漸養成了自給自足的能力,他們會種植作物、養雞、釀酒等,亦發展出許多修道院美食,如我們現在所熟知的 「葡式蛋塔」和西班牙聖德蕾莎修女的拿手料理「蛋黃甜點」等。

平凡遁成繁華:現存中世紀修道院遺址

初時為避難而建的修道院,到了現代不僅成為熱門的觀光景點,有些修道院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如葡萄牙「熱羅尼莫斯修道院」(Jerónimos Monastery)和希臘「邁泰奧拉修道院」(Monastery of Great Meteoron)等。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約於1450年由葡萄牙亨利王子(Prince Henry)所建,航海家達伽馬與船員啟航前,曾在此處進行禱告,後達伽馬順利由印度返航,葡萄牙國王曼紐爾一世(Manuel I)為紀念達伽馬的功勳,重新計畫興建修道院,遂演變為航海家出航時作祈禱之用的教堂,而達伽馬便是葬在此處。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的建材以當地出產的「金色石灰岩」為主,原本根據「曼紐爾式」建築風格所建,即大航海風格,精緻的雕飾上鑲著貝殼與船錨,後由西班牙建築師接手,則改為「文藝復興」風格,富麗堂皇而歷久不衰。

而另一座修道院「邁泰奧拉」(希臘語的意思為「懸浮的石頭」)則有希臘的「天空之城」之稱。千年以前,修士為躲避土耳其回教徒的迫害,跑到了高山之上,在高聳矗立的砂岩頂端建立了修院,四周為懸崖峭壁,出入均以繩索垂吊竹籃,生活在此十分刻難。然而,它在全盛時期有24座修道院,現雖僅存六座,仍為邁泰奧拉遠近馳名的「天空景觀」。

出世與入世:修道院與教會的歷史軌跡

相比於修道院的「出世」,教會則是比較「入世」的組織,基督教剛開始時,修士為躲避迫害,逃到偏遠的地區成立修道院,專為潛心信仰而設,沒有太強的目的性。

而教會的成立則是從「教區」開始,作為人跟上帝溝通的管道,可說是「吸收信徒」的一種方法。同一居住地若有越來越多的基督教徒就會形成教區,其中又可以再分出不同等級的主教,一般最常見到的是小教區的黑衣神父, 再上去是大教區的紫衣主教、紅衣主教和白衣教宗等。

擁有同一信仰基礎的修道院與教會,在不同的歷史脈絡之下,皆發展出各自的目的和運作模式,某種程度反映出基督宗教「入世」與「出世」的雙重性。所謂信仰,有時尋求的是一種遠離塵世的慰藉,有時卻又不可剝離社會生活獨存,看慣了人世間的紛擾或許才能明白,原來山川壯麗,不及心間一縷波瀾。(文/吳珮瑜)

預約專線 02-2731 7477

復興南路一段126巷1號3F

捷運 忠孝復興站 2號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