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將雅痞書店的後花園,打造成如同電影「午夜巴黎」30年代的復古小客廳,透過舉辦各種藝文活動,讓雅痞書店成為一本內容豐富的「書」,包含電影、旅遊、音樂、藝術、書籍與咖啡美食的美好空間
,電話:(02)2731-7477,0955666970

【發光小魚的倫敦學(上)】:霧都之名,從狄更斯文學裡誕生


查詢雅痞所有活動預告
http://goo.gl/2MBxj7

預約專線 02-2731 7477

大安區復興南路一段126巷1號3F(萬象大樓)

捷運 忠孝復興站 2號出口



受訪者│發光小魚(文學博士、文史作家)
撰文者│陳怡君

霧都,是許多人對倫敦的美麗印象。
自從羅馬帝國在此建城開始即經歷各式各樣的嬗遞,並在漫長的歷史中累積出深厚的文化底蘊,「文學」尤其具代表性,倫敦這座城市對於許多文學家而言,是謬思也是培養皿,其中狄更斯揭露維多利亞早期倫敦的面貌,也建立起讀者們對於倫敦霧的印象。

荒涼山莊》與十九世紀倫敦
「煤煙從煙囪頂上紛紛飄落,化作一陣黑色的毛毛雨,其中挾染著一片片煤屑,像鵝毛大雪似的,人們也許以為這是為死去的太陽致哀。」狄更斯。
發表於18521853年《荒涼山莊》描寫倫敦都市景象與偵探情節,運用對於霧的描寫,形塑倫敦為一個神秘且蘊含多重意義的都市,其中也多有對於十九世紀倫敦快速都市化的批判,居住於貧富交界之處的狄更斯,捕捉到庶民生活的樣貌,「霧」有流動、難以捉摸的特性,「霧」有使人迷失方向的意義,「霧」也是一種若隱若現的邪惡。在文學作品中,倫敦霧不只是襯托故事的背景而已,更是具有象徵意義的元素。

圖一:查理斯 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煙?霧?霧霾?│
去掉霧都浪漫的包裝紙之後,我們追究倫敦空氣汙染的問題。
大量燃燒煤氣燃料之後的煙塵與霧結合之後,滯留於地表中即成為黑霧,甚至有人以「綠豆湯」來戲稱霧的濃郁與混濁。
我們還可以從Jacqeline Morreau的畫作(圖二)看見霧的景況,這幅畫作裡的霧像是沙塵暴般侵襲人民,燈光因為濃霧而顯得陰暗微弱,這幅﹤Killer Fog ﹥反映的是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這是英國史上最嚴重的公害事件,能見度極低,甚至影響到室內,短期內甚至造成四千多人死亡。自此事件之後,英國政府著手修改許多法規並推動改善空氣汙染的行動。

霧都,並非一個浪漫的名字,而是城市的黑暗面,文學也許讓霧霾蒙上一層神秘的色彩,但實際上那是現實而痛苦的。
「當狄更斯把霧寫進小說裡,讓人對於霧的印象改觀,水氣加上煤灰結合為有顏色的霧。在狄更斯的文學造就我們對於倫敦霧的印象之前,霧霾在十六十七世紀開始就存在,最早其實是稱之為Smok,去倫敦的人會說「我要去煙裡面。」

圖二:﹤Killer Fog ﹥,Jacqeline Morreau1952

│一座偉大城市的進步與痕跡│
倫敦無疑的是一座偉大城市,但那並非因為它總是完美,而是曾經的黑暗面所促成的進步與轉變。
「商業與貿易是我們最容易看見的可以代表城市進步的象徵,然而,事實上,一座城市進步的軌跡上還有對於人類生活品質的重視,因此下水道、公共衛生、霧霾等議題也是認識倫敦的重要面向。」
當我們討論髒污,往往將之視為歷史中的汙點,或阻礙社會進步的難題,然而那也許是一座城市之所以成為今日樣貌的必備要素,若沒有倫敦霧霾,那也沒有狄更斯文學所形塑的魅力倫敦,若沒有改善霧霾的努力,那也沒有今日備受旅人喜愛的倫敦。

圖三:倫敦霧

受訪者│發光小魚

文學博士、知名文史旅遊作家,目前在大學任教,教授文學與旅行相關課程。曾多次赴英追尋作家足跡,親身實踐及印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理念。喜歡文化、歷史相關的深度旅遊,喜愛英國著名小說家──珍.奧斯汀(Jane Austen, 1775-1817)小說裡的聰慧妙筆與人情故事,並親赴英倫尋訪珍.奧斯汀及文學家的足跡。

已經出版:
《遊.戲.北京:穿越清宮步步行》、
《英國珍藏玩法:跟著珍.奧斯汀品味英格蘭》。 
青空下的大不列顛:由英格蘭往北至蘇格蘭高地的千里長征

預約專線 02-2731 7477

復興南路一段126巷1號3F

捷運 忠孝復興站 2號出口